大路鄉是通山縣城的西部門戶,自古以來,因交通便利,有條大路通向崇陽、鹹安,各路商賈來往穿梭,“大路”由此而來。近年來,大路鄉黨委政府圍繞建立“城郊宜居新城、綠色工業強鄉”目標,全體黨員幹部眾誌成城,大力推進項目建設、鄉村振興等工作,闖出了綠色和諧的高質量發展之路。
富強之路 力推項目建設落地生根
“關於你們兩個村民小組之間的土地權屬問題,我們會盡快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公平公正調查,一周內會給你們一個明確的答復。”11月27日,大路鄉黨委書記焦德勝在通大汙水處理廠項目現場,協調村民矛盾,全力推進項目建設。
該項目總投資約1.35億元,主要收集開發區工業園生產、生活汙水,和縣城周邊及大路鄉生產、生活汙水,是通山縣重點民生項目。今年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項目建設被耽擱了將近三個月。為了讓項目盡快建成發揮效益,該鄉抽調經驗豐富、年富力強的黨員幹部,直接在項目一線駐點辦公,同時,鄉黨委班子把主題黨日活動開在項目建設現場,集體研究、及時幫助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。?
大路鄉是通山縣重點項目的“主戰場”,落戶該鄉的重點項目有60余個,面臨的征地拆遷、墳墓遷移、“三通一平”等事務多、壓力大。該鄉迎難而上,以踐行“六大”活動為契機,全體黨員幹部主動當好項目建設“店小二”,做到問題出現在哪裏,解決問題的幹部就出現在哪裏;同時,該鄉以“一周一通報、一月一約談、一季一考核、一年一問責”的工作倒逼機制和清單式管理,引領黨員幹部投身項目建設主戰場。
該鄉激勵幹部“情況在一線掌握、問題在一線解決、矛盾在一線化解、措施在一線落實、成效在一線體現”,全力解決企業在土地征收、基礎建設、勞務用工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,最大限度幫助企業打通建設“梗阻”。
全鄉幹部心沈一線、忙碌在一線,發揮“五加二、白加黑 ”的精神,60余個項目進展順利,其中實驗高中、迎賓路小學順利建成入學,邦泰物流、通羊六小項目如火如荼,吳田花海遊樂園、中醫院項目建成在即,通大汙水處理廠、婦幼保健院、鄂東南冷鏈物流等項目快馬加鞭……全體幹部眾誌成城,擰成一股繩,匯成一股勁,跑出了項目建設的 “大路速度”。
綠色之路 力推鄉村振興戰略縱深掘進
一條條寬闊平整的柏油路直通村組,一個個綠色成畦的水果園橫亙眼前,一幢幢潔白古樸的民房鱗次櫛比……11月27日,筆者走進新橋馮村,仿佛走進了一個生機盎然的綠色莊園。
筆者在村口看到,工人們正在加緊修建旅遊公廁,鋪設村民廣場的石板磚,種植綠化樹,寒冬時節,一派熱氣騰騰的勞動場面。新橋馮村第一書記謝家奮說:“‘果匠小鎮’園區入口休閑廣場工程是新橋馮村鄉村振興建設項目的組成部分。該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,包括七彩長廊、一河兩岸景觀、休閑廣場村道兩側綠化提升和景觀節點美化、彩虹路和果園花海種植園景觀提升、居民建築外立面形象提升等工程。
近年來,該村引進龍頭企業富民農業生態園,總規劃10000畝,大力推進農旅結合的鄉村振興戰略,經過3年探索,一個集種植、加工、生態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特色小鎮已初具雛形。新橋馮村實現完美蛻變,從原來一個窮困落後的小山村變成了全縣宜居、宜業、宜遊的生態富民強村。
大路鄉鄉長金輝介紹,該鄉認真對照“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總要求,運用好大路鄉的交通區位優勢,大力發展文旅結合、農旅結合的鄉村龍頭產業,以產業為依托,同時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、村民脫貧增收,讓村莊越變越美,讓農業越來越穩,讓農民越來越富。
為此,該鄉投入20萬元邀請省級規劃設計院專家團隊為全鄉20個村進行整體規劃,整合得天獨厚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資源,科學謀劃旅遊空間發展格局,打造三條各具特色的農旅線路。第一條是農旅線路:自山口至楊獅坑,串連孔雀山莊、彌陀塔景區、安業生態園千畝苗木基地;第二條是田園旅遊線路:串連寺下一才公農墾園、吳田花海到山口勇利生態園;第三條是花果觀賞旅遊線路:以果匠小鎮為龍頭,串連神堂、東坑萬畝林特綜合開發基地和油菜花海,形成縣城周邊30分鐘鄉村旅遊圈,把遊客留住,讓遊客多轉轉,體驗大路鄉特色農旅線路帶來的舒適感受,也給全鄉農民增收帶來新途徑。
和諧之路 力推村居基層治理高效有序
“沒想到遺留了這麽久的問題,被一招解決,還是黨組織的力量大呀……”11月29日,大路鄉迎賓社區天下陽光小區居民,紛紛對筆者感嘆道。
天下陽光小區有1335戶居民,19棟住房,45個單元樓。由於之前存在建築垃圾無人管的現象,引發A區業主對物業不滿,對最初的業委會也不滿,甚至有居民上訪。
“要讓社區‘紅’起來,民主治理活起來。”6月下旬,迎賓社區剛一成立,支部書記周艷君當機立斷,誓要解決這一“沈屙頑疾”。於是,在社區黨支部的引導下,該小區成立網格黨支部,每個單元經過嚴格選舉,選出一個單元長,接著大力籌備新一屆業主委員會,由單元長和網格黨支部一起民主投票,選出新一屆業委會,目前選舉工作還在緊張激烈進行中。
在網格黨支部和A區單元長的共同協商下,存放很久的建築垃圾很快得到妥善處理,小區環境改善後,居民的滿意度大大提升。
迎賓社區是位於通羊鎮和大路鄉之間的城鄉結合部,轄區內有36個小區,常住居民15684人。社區內多數為近幾年新建的樓盤,建設進度參差不齊,管理混亂,治理難度大。大路鄉黨委派出精兵強將成立社區工作班子,新社區黨支部臨危受命,按照居民戶籍管理,劃分了8個網格,並相應成立了7個黨支部,每個黨支部配齊“一書記兩委員” ,一舉扭轉了原來管理混亂無序的狀態。
為進一步強化鄉、村兩級領導班子、黨組織負責人的責任意識,做到認識、責任、措施、落實四到位,形成在一線落實責任的工作體系,大路鄉堅持黨委成員包村(社區)、村(社區)幹部包組的黨建包保、聯系幫扶制度,將村情民意掌握在一線,同時轉變服務模式,由“他上門”的被動服務向“我上門”的主動服務轉變,走出辦公室,走進農戶家,把收集村情民意放在工作的第一位,當做每天的“必修課”,每月到村蹲點、下沈社區工作不少於10次,並記錄民情日記,建立工作臺帳,切實幫助理清發展思路,制定規劃、措施,解決實際問題,把問題解決在一線,使黨員幹部真正成為群眾生產生活的好幫手。(通訊員 徐世聰 焦陽)